家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0

入户书柜效果图(入户柜子效果图)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5-17 09: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入户柜子效果图
入户门正对玄关墙,不必做柜子。可以做前面一定要看不出来是个平面的,可用花格遮挡。背面可做鞋柜,一样可以有好效果,又很有适用价值。如背面鞋柜再镶上花格巧妙地处理,更好了。更有审美情趣和实用作用,这样也可放不少物品,有更好的应用空间。
2. 入户柜门效果图
选择肤感灰好看。
肤感白色的柜门好是好看,但是不建议选用。家里除了入户柜门,其他全部柜门都是做的肤感白,好看是好看,但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凑近看有很多小黑点,划痕,各种小瑕疵,而且只要手有一点点脏,一抹就是一个手印 。
3. 入户柜子效果图大全
根据你说的情况,你家的玄关柜和鞋柜是一体的,也就是上部是玄关柜,起到遮挡的作用,下部是鞋柜,可以用来收纳各种鞋子。从现在的装修看,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设计方式。从设计看,玄关既要起到遮挡的作用,也要考虑采光问题,太大太高都会挡光。而鞋柜也要根据自己需要设计高低不等的层高,便于收纳各种鞋子。
4. 入户柜子设计图
单元楼入户大厅通常是报箱。因为楼内住户有可能有订报的订杂志的,所以物业给每户都设置了一个小抽屉,抽屉是上锁的。
5. 入户柜子图片
入户门两边柜子吊顶方法,在设计吊顶的时候不要设计完全的。全部吊顶要设计周边吊顶或者一半周边的吊顶就可以了,在柜有柜子的一侧尽量不要去吊顶粘上石膏线,而在石膏线的位置留出柜子的空间就可以了。只要设计的比较适合的话。半房吊顶也是比较好看的。
6. 入户衣柜效果图
入户门厅最好不要做衣柜,最好放置衣柜的是卧室,这样便与自己打理衣物以及私人空间。衣柜的尺寸应根据你的家庭面积,设计风格以及需要大决定的,可以定制这样更能与你家配套又节约金钱,衣柜选用环保材质,不要做透明门这样以后不好搞卫生!
7. 入户柜子设计效果图 小户型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在650mm以下,一般设计为放小件的物品,在650-1850mm这个尺度设计为放季节性的常用衣服,在1850mm以上就设计为不常用的物品及换季的衣服。
如果要做到底的话,一般下柜2100mm,其余的全归上柜。
下柜做得太高的话,对门板的要求很高,久了变形的可能性要增大很多,太矮的话就比门还要矮了,不是很好看。
2、抽屉的顶面高度最好小于1250mm,特别是老年人的房间更要考虑在1000mm左右,这样使用更顺手,高度在150-200mm,宽度在400-800mm。
如果使用滑门,是2门的,就不能设计在1/2的位置,是3门的话,就不能设计在1/3和2/3的位置,不然抽屉是打不开的,4门及以上就不用考虑位置。
3、裤架空间应保留有650mm,如果是使用衣架挂的话,应至少保留700mm。
4、层板和层板间距在400-600mm,太小和太大都不利于放置衣物。
5、衣柜深度在530-620mm,一般对女性而言,衣柜深度在580mm,加上门,整个衣柜在600mm的宽度,这个宽度放衣服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6、短衣,套装最低要有800mm的高度。
7、长大衣不能低于1300mm的高度,否则会拖到柜底。
8、如果做滑门,要在滑门的位置留75—80mm的滑道位置。
9、柜体踢脚线一般比墙面踢脚线高5mm,在未知墙面踢脚线高度时,一般设计为100mm。
有的装饰公司为了做到墙体的整体性,常采用上柜做一裁吊顶,踢脚线的设计也比这个高一些,让整个柜子的高度控制在2400mm以内。
这样做可以使衣柜达到一壁整体的柜门,而不是分成二段,但这样高的柜门,一般家庭自己做是不行的,要在外面订做门板,也一定要订做有合金外框架的柜门,才能保证不变形,当然价格就要贵很多了。
10、柜内如果要放置更衣镜,高度应控制在1000-1400mm
8. 入户柜子效果图片
入户柜尺寸长度是150CM,柜体的厚度26CM,高度的话,如果是柜体带屏风,柜体在100CM高,柜体以上可以做到顶的屏风,如果讲究灯光配饰,可以在顶上做150CM的灯槽,再在之间做屏风。入户柜的设计原则为下实上虚,通而不透,疏而不露。高度与大门大致相等,宽度不小于大门。入户柜与大门最好保持1.2米的距离,入户柜的颜色,上部不宜太深,以免上重下轻,形成天翻地覆的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家具论坛 ( 粤ICP备19038239号-1 )

GMT+8, 2025-5-7 01:12 , Processed in 0.2500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jiajuluntan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