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顺德家具定制

家具广告位

搜索
查看: 353|回复: 0

式家具和藤编古典家具

[复制链接]

26

主题

26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发表于 2022-6-29 09: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全球林业资源的日益匮乏,家具中绿色材料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藤材以其天然、绿色、环保的特质受到人们的青睐。藤材浑然天成的色彩, 朴素、清新、素雅, 经由现代工艺能创造出自然纯洁、朴素淡雅的生活用品。藤条紧密且轻巧、坚韧易加工;藤皮光滑且有明显的肌理和纹路;藤芯柔韧性强易加工凹凸面, 给人细腻的弹性触感。藤材因色彩不同适用的范围也不同, 人们的感受也随之变化。古代藤编家具是我国手工匠人智慧与汗水的结合,民间手工艺是现代设计的源头, 现代设计则是民间手工艺发扬传承的有效方式, 只有创新再生产再设计, 传统才不会消失, 民间工艺才能传承和发扬。

  一、藤编的历史
  藤编工艺与传统家具渊源已久。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得到繁荣发展,藤编技艺有所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将藤编和传统家具结合。宋朝时期,中国古典家具使用藤席作为床、榻、椅的软屉已较为普遍。

  至明清,藤编工艺非常成熟,材料获得也极其便利,形成了专门的手工业生产行业,古典家具中运用藤编更为广泛,明清家具中藤编的软屉在工艺上精细无比,如丝如织,令今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中国千年的家具史从未舍弃对藤屉的喜爱。唯独到了清朝,满人入主中原,游牧民族的文化与生活习惯,使中国传统家具由简洁、典雅以人为本的风格,逐步转化成繁缛、厚重、重装饰的局面。

  家具中的藤编工艺也在这一风格的变化中逐渐消失,至清晚期只剩下席面下托板的压席硬屉,藤面的透气性和舒适性从此荡然无存。在西方舶来品席梦思、沙发的进攻下,更是节节败退,几乎要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唤起了国人对民族家具文化的觉醒,也掀起了觅旧制新的中国古典家具热,然而至关重要的藤编工艺却没有重返江湖。旧家具上拆下的残破藤席成了古玩市场昂贵的宠儿,人们从残缺不全的断藤烂线中寻找着昔日的编织文化,昔日工匠指尖的韵律。
  二、 软屉和硬屉  
  在明清古典家具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床榻、椅凳类家具的坐面是用棕、藤来编织的,我们称之为“软屉”。明清传世硬木家具中的凳、椅、床、榻,皆有有软屉与硬屉之分。
  软屉者,在边框打屉眼,用棕、藤、丝线等编织成屉,四周用木条压边,钉竹钉或木钉固定。硬屉者,在边框打槽装板,有的与边框平齐,有的落堂做,稍稍低于边框。
  软屉是苏州地区的主要造法,自明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当地虽也造硬屉但为数较少。硬屉是苏州以外地区,主要是广州地区的造法,所见家具,不论时代早晚,除床榻有软屉者外,其他品种,都用装板法制成硬屉。
  棕藤编织的造法是在木框的内缘打眼,先用湿棕绳穿网目作底,棕绳网干燥收缩后绷紧成底,或称“棕绷”,后序用藤皮小条编织为席面。最后用四根带斜坡的木条,名曰“压边”,压盖木框上的透眼。压边用木制或竹制的销钉钉牢,并施鳔胶粘固。
  好的软屉又细又密,纹理丰富多变,人长时间坐或躺在软屉上,因软屉透气松软对受压皮肤可以缓解疲劳,对人体有很大好处,这也是软屉在明清高档家具中大多采用的原因。
  软屉一方面可缓解木材的冰冷,刚柔并济,强化使用舒适感;另一方面可营造温馨素雅的生活氛围,令人赏心悦目,突出装饰效果。

  乾隆十四年纂修的《工部则例》有藤作用料用工条款,可供参考:
  藤作用料则例:凡劈做宽一分内外藤皮,内务府、制造库俱无定例。都水司净藤皮一斤,用径三分魁藤五斤,今拟净藤皮一斤用径三分魁藤五斤。凡穿织实藤屉,内务府无定例,制造库每折见方尺一尺,用藤皮十一、十二两不等。今拟每折见方尺一尺,用净藤皮四两。凡穿织径一分胡椒眼藤屉,内务府、制造库俱无定例,今拟每折见方尺一尺,用净藤皮三两二钱。凡穿织径二分胡椒眼藤屉,内务府、制造库俱无定例,今拟每折见方尺一尺用净藤皮二两八钱。
  ——乾隆十四年纂刊《工部则例》卷二十
  编织藤屉的藤材用藤皮劈成,有宽有窄,最细的真可称之为“藤线”或“藤丝”,编法也有疏有密。考究的家具其藤屉总是又细又密。线绳软屉与藤屉大体相同,但不用棕绳打底。线绳或为丝绒拧成,或为丝线合股。交杌或交椅的软屉,有的用棉线或马鬃拧为绳然后穿织。

  软屉用料来自我国南方,尤其上好的藤皮多来自马来半岛和印尼,现代用藤皮多为南方国产。现在的藤皮细丝一般为1毫米宽度以上,0.6毫米宽度的藤皮细丝已经很难找到或做出来。
  藤编软屉坐卧时屉面因受压而下凹,做联结框边的木带呈弯形。它较硬屉舒适,但不耐长期使用,少则数十年,多或百余年,藤屉便破损,须重新编穿新屉。原装软屉尚未残破的家具,除故宫、颐和园等处有少数存在外,民间可说百无一二。
  三、 软屉的改制  
  自清晚期以来,北京细工早成绝艺,致使软屉无法复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北京家具店创造出一种用木板贴草席来代替软屈的造法。这种屉面工料两省,可以获利,外观又洁净悦人,故近年经北京修理的原为软屉的凳、椅、床胡,尤其是售往国外的,几乎全部被改成这种贴草席面的板屉。
  这种做法的盛行以至于对国外的专家也产生误导。美国埃利华斯在他所写的《中国家具》一书中说:
  椅座构造的变更对中国家具的断代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硬木家具的椅座有两种基本构造。一种是木板上贴席的硬座,另一种是用藤、棕编织的软座。他把晚清民国才兴起的这种破坏性的修理方法,误认为是中国传统的两种基本构造之一了。
  贴席板屉的造法,是先把屉子的四框打开,去掉弯带,另换直带,将软屉残留的藤条棕索去净,把打有屉眼的边框里口踩深,以便容纳贴席的木板。木板因不外露,且要求它质地松软,有利与草席粘合,故不用硬木,而以价廉的松、楸等杂木为宜。木板底面或开带口穿直带,或不开口,只靠直带在下承托。
  带眼可利用原来的弯带眼,倘不适用则另凿带眼,将原有的弯带眼堵没。木板上面涂刮用猪血料、土粉子或砖灰调成的糊状腻子,按屉面大小裁一方台湾草席,浸湿后趁腻子未于时贴上去,紧紧按压,使其粘着牢固。草席四边仍用木条压盖,匠师称之日“压席边”,用木钉或竹钉固定。边框背面的穿孔,用腻子填堵。木板背面或刷血料,或刷生漆,掩盖新换木板的痕迹。应当说,木板贴席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为了改装席屉需去掉原有的弯带,并把边框里口踩深,所以不免“伤筋动骨”,实际上是一种破坏,而不是修复。严格说来,只有恢复藤棕编织,才是修复软屉的惟一正确方法。
  四、软屉的编织  
  编藤原理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费工费时。所以藤编工艺特别考验匠人的耐心。藤条是固定在家具坐卧部件边框上的,因此边框就成了天然的纵横坐标尺。编藤师傅首先要根据这个坐标计算所需藤条的长度、数目。

  编织中,穿插的动作也被称为“压”和“挑”。一般情况下,2.5毫米宽的藤条,每根经线“压”3根纬线,藤条宽度越宽,“压”的数量越少。以罗汉床为例,铺棕绳的时间则为5天,编织时间至少要半个月才能完成,这还不是一个人干的活,而是两个人一起对头编织。对头编织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接头处是否“鼓包”。如果“鼓包”需拆开重新再来。编席的过程需要有超强的耐心和细心,因为每一块席面都不能出现松动或缝隙,每插进去一根藤条就要做到严丝合缝。为使藤条咬合紧密,可以用喷少许清水的方式湿润即将编织的局部,并在穿好经线后用工具横向打压紧实。好眼力和心手合一的协调能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柔韧、精细的藤条,通过编藤师傅的巧手穿梭于密布的纬线之中,压三根、挑三根,再压三根、再挑三根……

  以每根经线穿插240次计算,800根经线竟然需手动穿插19.2万次!完成如此大的工程量,快速、准确地重复而不出差错,确实非一般人能做。藤席虽然柔韧、结实,但不足1/10毫米的厚度看起来还是单薄,因此椅子、罗汉床、架子床的席面常常配以弹性和韧性更好的网状棕床垫。这种棕床垫以棕榈纤维为材料,拧成一股股直径近1厘米的棕绳,菱形或方形交织,固定在床的边框上。这道工序往往先于藤席编织完成。所有编织工序完成后,需要将藤席表面的一些毛刺用喷火枪等工具清理掉才能组装、交货,而不致刺伤皮肤。这些又增加了藤席编织的工程量。
  五、软屉之于家具
  古典家具的罗汉床,圈椅、官帽椅等坐卧用具常以柔韧的藤编软席取代拼板,藤编不仅松软舒适,还非常透气,大大提升家具的舒适性。

  在家具风格上,明式家具和藤编最相宜。明式家具柔美隽秀,与藤编工艺相结合,显得文雅、秀气,禅椅、玫瑰椅等家具坐面长使用藤编的软屉,素雅的藤编与沉稳的木色融合,相映成趣,让家具平添了几分意蕴,艺术气息更浓。藤屉的透气、舒适、平滑、美观是床、榻、椅的最佳选择,也是中国传统家具最重要的原创特色。
  随着传统工艺文化的回归和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利用,棕藤编织已经回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具与传统文化、实用性与历史性的回归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家具论坛 ( 粤ICP备19038239号-1 )

GMT+8, 2024-5-7 18:06 , Processed in 0.2031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jiajuluntan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