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古罗马时期家具特征(古希腊时期家具特点)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6-16 0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古希腊时期家具特点
古希腊的建筑特点:三角门楣+四方柱子
古罗马的建筑特点:拱门、柱子、厚墙体三位合一
拜占庭的建筑特点:带十字架的大圆顶
罗曼建筑的特点:小牛眼+圆拱廊
哥 特式建筑特点:高耸入云的骨感大尖顶
文艺复兴建筑时期的建筑特点:反对哥特,崇尚人文主义观念,古典的对称和谐
巴洛克式的建筑特点:线条夸张
洛可可式建筑特点:细腻的装饰花纹从建筑一直延伸到家具、油画、雕塑、服装等领域。
这些建筑的相同点:宗教建筑多很高,便于与天相交流
2. 古希腊时期家具特点是什么
克里斯姆斯靠椅最开始出现于公元前500年,是古希腊早期的妇人用椅。
希腊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靠椅线条极其优美,从力学角度上来说很科学,从舒适的角度上来讲也是很优秀的。它与早期的希腊家具及埃及家具那种僵直线条形成了强烈对比。
3. 古希腊时期家具特点有哪些
古希腊家具用木材有雪松、白松、柏木以及少量其他木材。但希腊人喜爱户外活动,所以,还使用了耐候性的材料:石材、大理石、青铜。与埃及和中东国家一样,木材上还经常镶嵌或镶贴金属、象牙和进口木材。
这时的家具构造简浩,卯檸结构还没有出现。家具主要通过木销连接,平板制作采用栅栏式。
希腊家具的装饰几乎都与建筑有关,比例优美,装饰丰富,采用楠圆、齿形、条纹、圆花饰等。平板和框架上镶嵌进口木材或贵重金属。青铜家具采用拯打和雕刻装饰,石制家具采用凿刻装饰。大型桌子装饰浅浮雕和绘画装饰。床、躺椅和其他坐具覆盖贵重的东方织物。
4. 古希腊风格家具
古希腊家具
古希腊家具以后,古希腊家具出现了新的形式。典型的是被称为“克里斯莫斯”的希腊椅子。家具的表面多施以精美的油漆,装饰图案以在蓝底上漆画的棕榈带饰的卍字花纹最具特色。
中文名
古希腊家具
时间
公元前5世纪
采用
优美的曲线形椅背和椅腿
特点
结构简单、轻巧舒适
5. 希腊古典时期艺术特点
摘要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人物塑造类型化;具有局限性。古典主义的文化特征:具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借古喻今。
一、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
1、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1)古典主义文学庄严、肃穆、崇高的艺术风格便是继承了古罗马文学的总体特征。此外,古典主义也对戏剧形式进行创新,开启了现代戏剧,即话剧的基本形式,心理刻画细腻,达到悲剧与喜剧的新高峰。
(2)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悲剧和喜剧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已具备现代戏剧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演出,戏剧冲突非常尖锐,心理刻画比较细腻,达到了悲剧和喜剧的新高峰,从世界范围来看,也处于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1)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这一主张在16世纪已有人提出,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发展得更为明确,须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在一天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
(2)“三一律”虽有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束缚,此外古典主义对文学体裁作出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和民间文学,反映了一种贵族观念。
3、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1)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最具有代表性。它们都有庄重、典雅的风格,高乃依的悲剧多一点雄健,拉辛的悲剧多一点柔情,但同样都有雅致的特点。高乃依的语言具有雄辩遒劲的阳刚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崇高风格,他的诗句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遒劲有力的气势;拉辛的语言则具有柔情缱绻、细腻动人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优雅风韵。
(2)诗体同典雅有密切关系,因为诗歌语言精练,而且出于押韵的需要,表达较之散文要委婉曲折。诗体悲剧比起散文悲剧,情调自然高雅一些。
(3)古典主义诗剧往往是完美的艺术品,它们不仅达到2000行左右这一精练的标准,而且诗句优美,《熙德》获得了“像《熙德》一样美”的赞誉,这句颂词不仅指剧本的内容,而且还指它的语言美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4、人物塑造类型化
(1)人物塑造类型化,追求“普遍人性”,加之严格的艺术规范的束缚,使得人物性格多趋向于单一片面,忽略环境对人物产生的影响。
(2)瓦洛要求“凡是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他们把人的本质看作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抽象的属性,而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人物的性格塑造成凝固不变的嗜癖,因此忽略了环境对人物产生的影响。
5、具有局限性
(1)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的一次挑战。
(2)沙尔·贝洛(1628—1703)等人认为今人应该胜过古人,他们从文学需要发展的观点出发,要求变革和摆脱桎梏,而布瓦洛充当了维护古典主义原则的角色,这场争论到19世纪才得出结论。
二、古典主义的文化特征
1、具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2、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
(1)古典主义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中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2)唯理主义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一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这种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它在古典主义中起了指导作用。因此古典主义也可称为艺术上的唯理主义。
3、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借古喻今。
6. 古希腊时期艺术特点
古希腊戏剧是指大致繁荣于西元前6世纪末至西元前4世纪初之间的古希腊世界的戏剧。彼时古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雅典城同时也是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也包括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最早的戏剧形式之中。古希腊的剧场和剧作对西方戏剧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起源
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这一起源经考证证实准确,因为雅典最早的戏剧表演便出现在一年一度的酒神节上。至于这类乞求丰腴的祭神活动如何发展成为最早的悲剧和喜剧,学术界不得而知。
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说:希腊悲剧的诞生要早于羊人剧(satyr play)和喜剧,而悲剧则由颂扬狄奥尼索斯的酒神赞美诗演变而来。这些赞美诗都是人们在酣醉的时候即兴创作的。西元前600年,诗人阿利翁将酒神赞美诗发展成了一种由歌队吟唱、具有叙事性特征的新的艺术样式。在西元前534年,一个名叫泰斯庇斯的人成为最早在这种叙事剧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人物。他通过背诵台词和切身表演,试图完全融入角色;同时他还使自己的表演和歌队结合。在这种戏剧的雏形中,歌队扮演的是叙事者和评论者的角色。泰斯庇斯被认为是古希腊最早的演员。
黄金时代
到西元前5世纪,戏剧已经正式成为雅典文化和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度在酒神剧场的酒神节的重要内容便是盛大的戏剧比赛。每个参赛的剧作家都要提交一个悲剧三联剧和一个内容相关的羊人剧作为参赛作品,后者的风格往往要比前者轻松和愉悦。戏剧发展到这个时期,剧中的人物由一个增至两个,而歌队扮演的角色则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人物,而非一个简单的叙事者。剧作的主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狄奥尼索斯的颂扬,而是开始在整个古希腊神话中取材。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戏剧的影响传至雅典以外的地方。雅典的酒神节仍然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戏剧活动,而每个古希腊城邦都建造了自己的剧院。现今保存最完好的是埃匹朵拉斯剧院。每个古希腊剧院都和宗教庆典活动以及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关联。
这一时期只有四位戏剧作家有作品传世,四个人都是雅典人。他们分别是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以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他们的创作,以及亚里斯多德的理论著述,构成了人们对古希腊戏剧的全部了解。
希腊化时代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雅典的势力大大削弱,其戏剧的发展似乎也逐渐失去了活力。然而,戏剧却在希腊化时代得到了持续发展,尤其是在西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一系列扩张战争之后。希腊化时代最主要的戏剧形式是“新喜剧”。这个时代唯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是米南德。新喜剧对后世重要的贡献是它影响了其后的古罗马喜剧,尤其体现在对古罗马重要剧作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影响。
特征
创作
亚里斯多德将古希腊戏剧的特点归纳于三一律,即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腊戏剧的情节通常只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也不变换。在情节上也往往只有一条主线,不允许其他支线情节存在。亚里斯多德的提出“三一律”理论的初衷在于描述一种客观的形式,而非规定一种理想状态。并非所有的古希腊戏剧都遵循刻板的“三一律”,但这一理论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剧场的六大元素,分别为情节(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语言(language)、音乐(music)、与景观(spectacle)。
当时认为悲剧和喜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样式,而且没有任何一部古希腊戏剧能够同时涵盖两者的特点。而羊人剧在题裁上虽然和悲剧一样以神只或贵族为主角,但却透过戏谑的精神与粗鄙的言语讽刺嘲笑剧中主角,具备喜剧的风格。
建筑
古希腊的剧场一般都是露天的,包括三个部分:乐池(或主厅、舞池)、景屋以及观众席。乐池往往位于建筑的中央,通常也作为舞台,是一个周长为150米的圆形区域。乐池是演员表演和歌队吟唱的地方,也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乐池中央往往有个祭坛。在雅典,这座祭坛通常是为祭奠狄奥尼索斯建造。
在乐池后面是一个名为“景屋”(skene)的矩形建筑,意为“帐篷”或“棚屋”。景屋的功能相当于是古希腊剧场的后台,在这里演员可以换服装和面具。通常景物外有三扇门通往乐池。在有些剧场的景屋前方有一个凸出地面的表演区域,这便是现代剧场中舞台前部的雏形。最早的景屋往往如其本义,就是一个帐篷类的结构,为宗教庆典活动而建,在庆典结束之后便被拆除。后来,随著戏剧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样式,剧场也成了一种永久性的建筑。有的时候人们还在景屋的外表上绘制图案作为舞台背景。这也是英文中“scenery”一词的起源。
环绕在乐池周围的坡形结构就是观众席。观众席通常依小山坡的坡度建造,观众们坐在整齐排列的长椅上观赏表演。古希腊的剧场通常只能建造在形状适宜的山坡上。古希腊剧院的规模通常很大,能够容纳1万5千观众。这些剧场通常是开放式的,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的其他人,包括演员和歌队,以及剧场四旁的风光。
表演
古希腊剧院的庞大规模决定了演员们的表演必须要比较夸张。他们要大声的背诵台词,大幅度的做出各种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场的观众都能看到和听到他们的表演。也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在戏剧表演中往往也不能使用尺寸比较小的道具,演员们要通过打手势来喻指某些物体。古希腊戏剧通常只有两至三个演员,因此一个演员往往要同时饰演几个不同的角色。而往往剧中的一个角色也可以同时被几个演员饰演。
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音乐和舞蹈的元素。歌队和角色朗诵、吟唱的韵文都附加伴奏。
服装和面具
由于演员和观众的距离非常之远,因此演员必须频繁更换服装和面具来吸引观众的注意。演员们利用厚底的靴子以使自己显得高一些,有时还要带上颜色艳丽的手套以使观众能够辨认自己的手势。
面具是戏剧中最具古希腊特色的象征。在一部戏剧中,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具。这些面具通常用亚麻或软木制成,所以没有一个能够保留到今天;但是从以古希腊演员为主题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得知那些面具的形状样式。悲剧中使用的面具往往是痛苦或哀悼的表情,而喜剧中使用的面具则通常是微笑的表情,或带有点邪恶的意味。演员在表演的时候用面具遮住整个面孔,包括头发在内。经证明这些面具的形状有利于演员声音的扩散,使他们的声音更有穿透力,更加容易让观众听清楚。
7. 古希腊时期的特点
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特征如下:
1、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古希腊文明是城邦文明,在那规模有限的空间内,却是一个具有独立的 政治生活、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共同体和实现人类自我 完美的道德共同体。
每个成员都对城邦有着某种认同感与亲近感,因而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希腊人把城邦制视为唯一适宜的国家组织形式, 坚持致力于社会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基本信念中。
2、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人有着卓越创造力,而他们的创造性源于他们 的好学精神,天生的好奇心、刨根究底的追间与开放的民族性格。他们 百般寻求知识,而不管这种知识来自何方,其觅取真知的足迹曾遍布东方各个角落。
他们“拜东方文明为师”,而这在当时不失为是一种智者的 眼光。古希腊文化的奠立,它有一个东方文化的源头,而它自身的发展 又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继承者,从希腊人的创造性 来看,此语信然。
3、喜好思想自由或自由思想
这里所说的思想自由或自由思想是指将思想作为一种见之于世的理性认 识的成果,它出现在古代世界,也以希腊人为最早又最具生命力。
哲学家卡尔 .雅斯贝斯曾明确地指出: “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 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 ” 思想自由与自由思想在希腊城邦中得以首先萌发,是由奴隶制经济与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而造就的。
这就是:丰裕的物质条件,欢愉的精神生活和足够的闲暇时 间,而这些在古希腊城邦制度及推行民主政治的城邦里都一一找到了它 的归宿;
加之在城邦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形成一个有势力的僧侣集团 和一种钳制人们思想自由的统一的宗教意识形态。虽然其的产生有着它 特殊的历史条件,但很值得各个民族文明借鉴,并有着旺盛的历史生命 力。
4、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
希腊人重视现世,把无限的希望寄托在现实人间。他们不管宗教宣扬的 冥、神界的欢愉,他们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的社会活动丰富着 自己的生活,享受着现实的幸福。
5、 笃信人本主义,重视人和人的自身价值
著名的古典文化学者安 .邦纳的说过:“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 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 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 ”
众所周知的神话“斯芬克斯之谜” ,体现了原始先民对人类自身地位的最初 思考。自此,揭示人的地位、 业绩及其历史作用, 可以说贯穿于整个希腊文明史 之中。
在那里,由于希腊城邦制的发展, 作为城邦主体的公民个人的作用不断得 到体现,因而也就不断强化了对个人价值、 个人主义与个人尊严的信念, 以至到 了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那里。
更提出了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个命题,成为 公元前 s至前 4 世纪希腊世界理性思潮中的一面旗帜; 与此同时, 在戏剧与艺术 等领域中,更有着意渲染与表现人的意志、人的力量、人的创造性的作品间世,。
对世人不乏振聋发聩的启迪作用。 扩而言之,这种构成希腊文化所有方面的人文 精神,便成了古希腊文明的一种典范。
6、崇奉中庸精神
前面所述的希腊文明的特征,无一不渗透着这种希腊 人的中道思想, 亦即这种平衡与和谐的发展。 同时,他们所崇奉的中庸精神又反 过来制约着希腊城邦文明与城邦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古希 腊城邦文明之所以能维持几个世纪并在世界文明史上大放异彩, 都与中庸精神有 关,伊迪丝,汉密尔顿的“希腊所取得的全部成就都打上了这种平衡的烙印” , 确是画龙点睛之笔。
很正确地道出了希腊人崇尚的中庸之道所包含的巨大的与潜 在的历史作用。 中华文明也崇尚中庸, 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古希腊的中庸 之道大体是属于伦理学的范畴, 使用逻辑演绎, 而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 则是一 种政治哲学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家具论坛 ( 粤ICP备19038239号-1 )

GMT+8, 2025-7-1 18:17 , Processed in 0.1718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jiajuluntan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