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苏州明清老家具(苏州博物馆明代家具)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5-27 09: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苏州博物馆明代家具
1.
博物馆门口的长龙后,湛蓝的天空映衬着博物馆雪白的墙壁。我们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和噪杂,去品尝一番悠长岁月的古色古香。
2.
苏州博物馆的面积不是很大,坐落在这苏州古城的一隅,小桥流水,白墙灰瓦,竹林环绕,鸟语花香。博物馆内有三个楼面,分别展示了古文物、唐寅画展和苏州历史文物。
3.
最深刻印象的是精美的越王勾践剑,稀有的秘色瓷碗,还有浑身装饰着金银珠宝的佛骨舍利。不过让我感到最为震撼的是明代风流才子佳人唐寅,也被称为唐伯虎的众多画作。
2. 苏州博物馆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苏州工艺最好,行内人称作苏工,所以,苏州一带的明式家具是做的最好的。
3. 苏州明清家具雕刻艺术博物馆
明清两代,家具的生产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都有作坊进行生产。
家具业比较发达,产品比较著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苏州、广州、北京、徽州、宁波、福州、扬州、惠州、山西等地,由于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其中以苏作(苏州制作)、广作(广州制作)、京作(北京制作)最为著名,历来有“三作”之称,它们各自代表本地区的风格特点,被称为明清家具的三大名作。
所以乾隆时期苏州是有家具作坊的。
4. 苏州明清家具博物馆
以苏州为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的家具称为苏作家具。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巧夺天工,被众多消费者所喜爱。
苏作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密不可分。在明清时期,素有“天堂”之称的苏州是长江以南经济发展的中心。在清代,孙嘉淦《南游记》写道:“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璨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明清时期,苏州生产的丝绸织造,刺绣,印染,红雕漆器,玉器,家具和桃花坞木版画在明清时期广为人知
除经济因素外,苏作家具的发展及其风格的形成也与苏州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和特殊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吴门画派就诞生于此。明代吴门派四大家沈周、文明、唐寅、仇英都在苏州生活过很长时间。
5. 中国明代家具博物馆
  明朝的文化遗产,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于北京的明故宫、皇陵、长城。
  2.明代家具的特色鲜明,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乃中国家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小说:明代市井社会高度发达,随之诞生了小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奇书《金瓶梅》《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三言二拍》。
  戏曲:我国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被合称“临川四梦”,“四梦”猛击封建礼教,深揭明代政弊,加以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四百年来盛演不衰,扬名海内外。
6. 苏州博物馆微缩明代家具
尽管“南京博物院”的名字叫“南京博物院”,但它可并不是南京市的市级博物馆哦,而是江苏省的省级博物馆。从博物馆级别上来说,“南京博物院”甚至可以说是“国家级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镇护之宝--金兽
这只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
为国宝级文物,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此梅瓶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出土于1991年,昆山市赵陵山遗址77号墓中。赵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饰件出土时放置在墓主右脚下的一个石钺圆孔处。据钺上部的朱色、缚痕和现场遗留的朱彩图案痕迹等判断,石钺原为带柄器。钺作为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礼仪之器,显示着墓主人生前拥有的军事权威。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应是钺上附加饰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是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良渚先民通天神、显权威的神秘象征物。
贵媛之宝--金蝉玉叶
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发掘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这件金蝉玉叶,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同时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
一只神形毕肖、金光闪耀的蝉立于玉叶上。它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蝉翼左右各两。玉叶系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八瓣,是一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稀世工艺珍品,妙趣横生、令人惊艳的罕见闺房至宝。
神异之宝--青瓷神兽尊
西晋青瓷神兽尊在1976年出土于宜兴周处家族墓周墓墩中。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此青瓷神兽尊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是我国最早有铭款的瓷器之一。
护佑之宝--银缕玉衣
银缕玉衣在我国仅发现一件,1970年出土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玉衣全长1.70米,玉片2600余块,银丝约800克,形状与金缕玉衣相似。这是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
祭礼之宝--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为新石器时代玉器,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隐现翠绿、赭红斑纹。造型为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两面对钻而成,琢磨光滑。
这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
弘觉之宝--鎏金喇嘛塔
上世纪50年代,在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了一件鎏金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国内出土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
这个鎏金喇嘛塔非常精美,在喇嘛塔的四周还有兽角佛像、瓷罐、玉瓶等。塔身有四个壶门,内有释迦、韦陀佛像,上施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塔内须弥座上布置有一组佛像,须弥座内藏有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物。整个鎏金塔安放在一个红色砂岩雕成的须弥山形基座上,四面雕刻胡人献宝、双狮戏球、双鹿嬉戏、蛟龙穿浪图案。塔座下枋刻:“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背面是“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
水墨之宝--徐渭《杂花图卷》
《杂花图卷》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戏剧家徐渭创作的一幅书画作品,是我国古代写意花鸟画集大成者的精绝之作,不愧“天下第一徐青藤”之美誉。
画卷长十余米,徐渭以酣畅淋漓之笔法,疾飞狂扫之气势,用焦墨、泼墨、积墨等多种笔法和技法,把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花、兰花、竹子等13种花卉蔬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为东汉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汉代青铜灯具中实用、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尖之作,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
福寿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
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是一件南迁文物,是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同类瓷器中唯一品相完好之大器。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
慈航之宝--金观音菩萨立像
这尊佛像由纯度很高的黄金制成,通高88厘米,且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雍容华贵,尽显皇家气派,应是清王朝全盛时期由宫廷的能工巧匠制作而成,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工艺最高水平。
舆图之宝--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
文房之宝--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墓主为东汉某代彭城王,珍罕的文房实用砚,构思奇特,工艺精湛,代表了汉代制砚工艺的最高成就。
铜盒砚长25厘米、宽14.8厘米、通高10.2厘米,铜盒砚的整体形状貌似蟾蜍,头生双角,身添羽翼,张牙瞪眸,四足蹲伏,是当时的吉祥神兽。该砚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
权信之宝--广陵王玺金印
1981年,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了唯一一枚汉朝刘姓王金印,与滇王之印和倭奴王印为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该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金光灿灿,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全印设计精妙,制作工整,为汉印中精品。
织绣之宝--沈寿绣品《耶稣像》
《耶稣像》是一幅民国绣品,为刺绣国手沈寿的作品。此作品以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特的油画耶稣画像为原本,创造性地运用了虚实针、旋针等新针法,并根据人物肌肤丝理的需要和油画明暗层次的变化,精心选用自己染就的100余种不同色泽的丝线,将这幅《耶稣像》绣织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天工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
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盱眙南窑庄窖藏,是挟战国群雄争霸之风云,集中国古代范铸公益之大成的青铜重器,弥足宝贵。
铜壶有三处铭文,分别位于口内、圈足内侧和圈足外缘。重金络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体现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现存青铜器。
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
整幅砖画长约4.8米,高约0.8米,出土于南京西善桥某南朝大墓中,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且品相最为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南朝帝王陵墓装饰壁画,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7. 苏州博物馆明代书房
殿春簃位于网师园的西北部,是一个面积不大、占地仅一亩但相对独立的小院,属于园中园。坐北朝南的三间主室和两间稍小的书房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室内陈设的大部分是仿明式的家具,造型简朴,做工精细,显得简洁而又典雅。这些建筑将小院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面是一片狭长的天井,南面是一个宽敞的庭院。院子里曾有一个芍药园,在当年就已经名噪一时。“殿春簃”的名字出自苏轼的一句诗词“尚留芍药殿春风”,因芍药在春末开花,“殿春”代指的是芍药,殿春簃,意思是阁楼旁种植了芍药的小屋。
1958年整修时,小院的西南角挖出一个带有 “涵碧泉”三个字的石头,意外发现下面有一眼泉水,就是涵碧泉了。这股清泉将殿春簃这座小院与整个网师园的主体水脉贯通了起来。在涵碧泉的北边,靠墙砌的半个亭子,叫冷泉亭。亭子中央竖着一块大型的灵璧石,峻峭、朴拙的形姿态就像巨鹰展翅,所以又叫鹰石。据说这块石头来历不小,是当年江南才子唐伯虎的遗物,几经辗转才移到这里。院子的东、南、西三面,均围有体量较小的假山,这些峰石高低各异、姿态万千,和半亭、泉水、花草一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错落景致。
8. 苏州博物馆明代家具价格
镇馆花是一棵有着480年历史的紫藤花。
这株梦幻般的紫藤花来历可不一般,大约在480年前由文徵明亲手种下,所以又名“文藤”。据了解,文徵明是明代画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家具论坛 ( 粤ICP备19038239号-1 )

GMT+8, 2025-5-10 23:42 , Processed in 0.1406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jiajuluntan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