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0

感动与家具的故事(有关家具的有趣故事)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5-19 09: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有关家具的有趣故事
提及红木家具,肯定要追溯它的历史,才能真正意义上了解它;红木家具从明清两代开始,便是传统家具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明清两代流传至今,红木家具也改变了不少,明清时代的红木家具分为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明式家具主要以黄花梨木为主,其次为紫檀、榉木和楠木;而清式家具主要以紫檀木为主,其次为黄花梨木、酸枝木等。
清代家具在科学性方面稍逊于明式,但在装饰性方面却高于明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清式风格;家具作为一种器物,不仅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陈设品,它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唐五代进入垂足式高型家具以来,经宋元时期的高度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加上明初手工艺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力量和物质条件,使家具艺术发展到了成熟时期。
明清宫廷家具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民间家具技艺空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来自民间,又高于民间,由于工匠技艺精湛,用材精良,所以宫廷家具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最高水平,也是明清家具的精华。这便是红木家具历史就具有的独特魅力。自从有了家具,它就和人们朝夕相处,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红木家具流传至今已发展为具有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仅为国人所珍视,而且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2. 有关家具的小故事
提及红木家具,肯定要追溯它的历史,才能真正意义上了解它;红木家具从明清两代开始,便是传统家具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明清两代流传至今,红木家具也改变了不少,明清时代的红木家具分为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明式家具主要以黄花梨木为主,其次为紫檀、榉木和楠木;而清式家具主要以紫檀木为主,其次为黄花梨木、酸枝木等。
清代家具在科学性方面稍逊于明式,但在装饰性方面却高于明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清式风格;家具作为一种器物,不仅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陈设品,它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唐五代进入垂足式高型家具以来,经宋元时期的高度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加上明初手工艺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力量和物质条件,使家具艺术发展到了成熟时期。
明清宫廷家具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民间家具技艺空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来自民间,又高于民间,由于工匠技艺精湛,用材精良,所以宫廷家具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最高水平,也是明清家具的精华。这便是红木家具历史就具有的独特魅力。自从有了家具,它就和人们朝夕相处,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红木家具流传至今已发展为具有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仅为国人所珍视,而且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3. 家具的创意故事
搭盖住所 鲁滨逊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的山洞凿洞居住。
鲁滨逊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4. 有关家具的有趣故事有哪些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了)望
45、水笼(龙)头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店
5. 有关家具的有趣故事作文
在我奶奶家里有许多老式的家具,他们陪伴了我成长,跟我的成长息息相关。
6. 有关家具的有趣故事在线听
父亲是一名木匠,在十里八乡的很有名气。看到父亲打出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我就想跟父亲学木匠。可父亲总是说,你现在还小,要好好念书,等你长大了,我会教你的。
17岁中学毕业的时候,我又一次对父亲说起我想跟他学木匠,父亲这时候终于答应我跟他学木匠。
父亲拿出3块木头,说道:“我先教你认识下这3样东西。”
我“扑哧”一下笑出声来,说道:“这是3块木头啊,我早就认识了!”
父亲说道:“你仔细看看,这3块木头有没有什么区别?”
我拿起木头,将3块木头看了看,说道:“这3块木头没有区别,都是一样的。”
父亲说道:“这3块木头是不一样的。你看,这块木头上有着淡雅的木纹和色泽,厚实且坚固,这块木头叫榉木,适合做家具;这块木头树心呈黄褐色,生长轮明显,质重且硬,这块木头叫橡木,适合做装潢材料;这块木头含有棕色的斑点,纹理细腻、清晰,干燥后尺寸稳定,性能好,这块木头叫樱桃木,适合做乐器、木雕、地板。”
听父亲这么一说,我不禁大吃一惊,在我眼里,这几块木头都是一样的,没想到,这几块木头却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取材价值,如果混淆了,就有可能大材小用了。
几年后,我出师了,我也像父亲一样,走街串巷给人家打家具了。干了一段时间后,我很想到外面去闯一闯。父亲说:“你这个想法很好,年轻人就应该到外面去见风雨、见世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磨练自己。”
离开时,父亲送给我3块木头,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这3块木头,1块是榉木、1块是橡木、1块是樱桃木,你是一块什么样的木材,一定要清楚,这样才会更好地打磨自己。”
许多年过去了,身边一直带着这3块木头,常常看看这3块木头,使我多了一份清醒、一份警示,并给了我一种信心和力量。我想,有时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和沮丧,就是因为分不清自己是榉木、橡木,还是樱桃木;分不清自己是适合打家具,还是适合做装潢,抑或适合做乐器
7. 家具家电的故事
冰箱讨厌其他家电,因为他们说冰箱的心是冷的。冰箱开始不跟别人接触,渐渐地,他就真的把自己的心冰封了。        这天,微波炉来了。        她用自己温暖着他人,但冰箱却毫不领情,依旧把自己隔绝在外。微波炉开始费尽心思去打动他,但始终没有用。
         冰箱肚子里的东西一天天的少了,终于,他再也没用了。主人打算把它扔出去。这时,微波炉开始自己发光发热,最后,她烧着了。          当冰箱和微波炉一起被送进火炉的时候,冰箱找回了自己原本炙热的心
8. 家具店的故事
这是一位默默无闻奉献,从不计较利益得失,从不埋怨工作艰辛,在招待所工作了二十三载,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的客房服务员——刘桂芹。
提到招待所,几乎每个去过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干净,真的很干净。不论是路过招待所门前的匆匆一瞥,还是进入门厅时脚踏光洁透亮的地砖,又或是巡查客房、楼道、楼梯等区域,招待所的卫生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去赞叹。
这一处处整洁的环境,正是工作在一线的客房服务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共同付出与维护的成果。她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刘桂芹就是她们中的典型代表。
1990年,家在扬州江都的刘桂芹,经人介绍来到接待中心招待所,成为一名普通的客房服务员。温馨的环境,友爱的同事,温暖着刘桂芹的心,她很快就学会了清理客房的程序,投入到了对客服务中。
寒来暑往,白驹过隙。当年那个21岁的青春少女如今已人到中年,在招待所,刘桂芹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服务了二十三载。她把单位当作自己的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工作,工作从不挑肥拣瘦。她从不怕苦怕脏,招待所的卫生死角、下水道清理都是她带头去做,凡是经她打扫过的区域都非常干净。打扫房间是刘桂芹每天必做的“功课”,她清扫的房间,既迅速又干净。问她累不累,她总是乐呵呵地说:“不累,再打扫几个房间也没问题。”
遇上旺季,刘桂芹习惯在上午多干一些,她希望客人回来休息时能看到整洁舒适的房间。有时遇到下班时客人退房,刘桂芹都主动留下来加班把房间打扫干净,保证客房出租不受影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暑假来了,其他部门员工基本都轮休了,然而这个时期却是招待所最忙碌的时刻,由于院系开办了暑期培训班,招待所学生房几乎是100%的入住率。除了清扫散客住房,刘桂芹每天还要额外负责十几间学生房的清扫工作,虽然她动作娴熟、麻利,但学生房的床都在上铺,每次清扫,刘桂芹都要爬上爬下,每天需要打扫四十几张学生床,可以想象,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多少体力才能完成这项清扫工作。
刘桂芹今年44岁,看起来虽然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但繁忙时的“满负荷”运转,对于这个年龄的她来说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她说,有时候下班回家,饭也顾不上做,就累得睡着了。
2010年下半年,招待所装修改造完成。库房堆放的物品多而杂,由于招待所都是女员工,体力有限,刘桂芹带领同事一点点移,短短一周就将40间客房的家具、电器等大大小小物品,分类归置完毕,既为宾馆节省一笔不小的搬运费用,又避免了物品的破损。为了确保宾馆能够顺利试营业,刘桂芹又与同事奋斗在一线,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了90间客房新家具的配备及卫生清理工作。
作为老员工,刘桂芹不但做好本职工作,还耐心地帮助、指导新员工。她手把手地教新员工,怎样把床铺得平整漂亮,怎样可以把房间打扫的又快又干净,遇到走客多,新员工来不及打扫时,她都能积极主动地前去帮忙,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在接待中心的铺床、擦玻璃等技能竞赛中,刘桂芹也多次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刘桂芹不仅工作认真,还有着高尚的品格和做人的原则。在二十三年的工作生涯中,她曾多次在客房中捡到客人遗留的贵重物品,及时上交,及时归还。她在受到客人的表扬的同时,也得到了同事们的尊敬和认同。她在自我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影响、感染了周围的同事,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身边的人,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刘桂琴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可她谦虚谦让,从不争名争利,多次把机会让给别人,因为她总觉得别人也做的很好。
二十三年来,刘桂芹甘于做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客房服务员,虽然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她依然安心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从没有报怨过、后悔过。“一想到,当好客房服务员,打好这份工,能让领导工作省心放心、能让客人住得安心舒心,我感到很开心,很满足”。刘桂芹说。
二十三载的工作生涯,刘桂芹没有积累多少收入,她收获的是客人、学生的称赞,收获的是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敬佩。刘桂芹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全部奉献给了这份平凡的工作,她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
9. 有关家具的有趣故事英语
endtable--(床头橱)closet--(衣柜)curtain--(窗帘)bedtrashbin--(垃圾桶)chairdeskwindowtablephone--(电话)sofadoorfloorwall  
10. 家具的句子故事
描写人物是小学作文的必备基本写作之一,很多的家长都不知道怎样辅导小学作文的人物描写。其实任何的写作都有一定的技巧,在写记叙文的时候,人物和事件是分不开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够认清题目的要求。怎样写好描写人物的记叙文?那么本文就是针对怎样辅导小学作文有关人物记述文的学做方法。写和人物相关的继续文,没有像写记事记叙文那样,要求必须虚实写完整,事情贯穿整个文章,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一个事件或者是几件事情来对人物进行描写。查看详情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过事情来描写人物,一般就是要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者是性格特点用事情来突出和表现。用人物的外貌、话语、动作、心理来进行多方面的描写。要突出典型,所谓的典型就是能充分表现人物思想的事情,将人物的好的思想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二、通过多件事写人通过几件事写人就是用多件事情来反应一个人的品质,但是对于事情的叙述应该是完整的,将事情的发展写的清清楚楚,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通过几件事情的交叉叙述来对人物进行刻画。但是同样要对人物的外貌、行为、话语、心理进行详细的突出描写,这样才能突出人物的品质。三、怎样刻画人物在叙述过程中写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思想和感受、人格特征外观、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这就是刻画人物。1.肖像描述,通过容貌、表情、服装、姿势、腔调等特征来描写。揭示一个人性格的方法,角色的外观与角色的内心世界密切相关,通过对外观的描述,使人物形象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语言描述既是对话又是独白。对话是两个或几个人之间的对话;独白指的是人物进行自我对话。人物最能够表达其内心的活动就是语言,这在表达人物的思想品格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有个性的语言可以让人通过声音就能知道是谁的作用。怎样辅导小学作文人物的写法你学会了吗?除了以上这两点之外还有就是对人物心理、行为的描写,总而言之就是要学会去抓住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用文字能够清楚的表达,使文章中人物以及人物品质在读者心中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
11. 有关买家具的故事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示例】
你可千万不要学~。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
【灯 谜】
河南人买鞋
【典故】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课文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白话文典故】
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啥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后来人们就用“郑人买履”来形容和讥笑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的人。
【中心思想】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尺码,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
郑人买履,郑人是谁?
■郑人买履,嘲笑郑人的经典
郑人买履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郑人买鞋,到了集市忘了带事先量好的尺寸,回家去拿,返回时集市已散,结果鞋没买成。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拿脚试穿,他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韩非子是拿寓言来讲道理,但为什么偏偏与郑人(今属河南)过不去?他完全可以说“从前有个人想买鞋”,不需要点明这个笨蛋的里籍。韩非子绝非等闲之辈,他在这里眼睁睁地说“郑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想如果韩非子在这里明确使用“郑人”是出于故意,那要么“郑人”在当时就是被人们嘲讽的最佳对象,郑人就是笨蛋的代名词,要么就是他个人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
■郑人逃暑,为什么笨必称郑
这个故事出自《苻子》,也上过中学课本。随手从网上找一段白话文:
郑国有个人(文言文就是郑人)躺在一棵大树底下乘凉。太阳在运行,树影在移动,他也在不断地挪动凉席,免得被太阳晒着。到了晚上,月亮从东边升起来,慢慢地向西边运行,树影也随着缓缓移动。这个郑国人还像白天一样,不断地挪动凉席,躺到树影下面。结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苻子》的作者苻朗是前秦人,但他的书中大多是先秦故事。本则故事中,又一个不幸的郑人成为被嘲讽的对象,看来不像是韩非子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更像是郑人天生就有点问题。
■郑人爱鱼,郑人成了符号
郑人爱鱼出自明初学者宋濂的一则寓言,用白话文表述大意是这样: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放了三只盆子在厅堂之中,装上水,弄到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上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郑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有人说:“鱼以江为活命之所,像这样呆在一勺水中,遇上一个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的人,鱼不腐烂的少啊!”郑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郑人者才感到后悔。
这则寓言出于明代,从宋濂的生平为人来看,他对河南人绝无偏见,而寓言中之所以使用郑人完全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郑人就是一个寓言角色,就好像狐狸代表狡猾,狮子代表凶残,郑人嘛,当然就是代表笨。
■为什么要跟郑人过不去
为什么很多古代笑话中郑人都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抛开时代较晚的郑人爱鱼来看,前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批评拘泥不化的人,郑人买履是郑人拘泥于鞋的尺码,郑人逃暑是郑人在晚上拘泥于白天的经验。再看看韩非子中关于“郑人”的其他笑话: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批评的是郑人拘泥于形式而忽视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家具论坛 ( 粤ICP备19038239号-1 )

GMT+8, 2025-5-8 02:23 , Processed in 0.1250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jiajuluntan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