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商周家具的风格特点
可以当鞋柜,书柜来用等。
柜子,拼音:guì zǐ,英文名:cabinet。释义:收藏衣物、文件、书籍等用的器具,方形或长方形,一般为木制或铁制。柜子是一种长方形家具或办公用品,形体较高大,可存放物品。 柜子的使用始于夏商周时期,那时称为“椟”。
35厘米宽的柜子还可以放衣服。 衣柜的标准是这样的,面对柜门,上下为高,左右为宽,前后为深度。
2. 夏商周代表性家具
答: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夔 纹、云纹等精美雕饰图案,初期木器已具有了装饰性和实 用性的家具雏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木业制作已有了斧、锯、凿、铲等工具,测量也有了规矩准绳。制作中,燕尾 榫,凹凸榫、割肩榫结构在家具中已有运用。
汉代、三国时期,家具的类型发展到了床、几案、屏风、柜、箱、衣 架等多种类型。不过,由于当时的习惯是席地而坐,家具一般很矮。
汉代的案多置于床前或榻侧,案也渐宽渐长。
这一时期,胡床由西域传入中原,但多流行于宫廷和贵族间使用。
3. 夏朝家具特点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史前~公元前476年)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4. 夏商周家具的风格特点是
组。
1、沙发的计量单位分两种,独自不成套的沙发计量单位为’张‘,例如两张沙发;成套的沙发计量单位为’组‘或者’套‘,例如三组沙发;一套沙发。
2、柜子的计量单位为’组‘,例如一组床头柜、一组电视柜。
3、家用电器类的计量单位为:台,例如一台电脑、一台冰箱。
4、家用桌椅床铺类的计量单位为:张,例如一张椅子、一张桌子、一张床。
5、服装类称为——件。
大小分类
1、大衣柜
柜内挂衣空间深度不小于530mm,挂衣棍上沿至底板内表面距离不小
2、多层柜子
于1400mm,用于挂大衣及存放衣物的柜子。
3、大立柜
立式的木柜,用以贮物。方角柜的柜顶没有柜帽,故不喷出,四角交接为直角,且柜体上下垂直,柜门采用明合页构造,简称“立柜”。
4、小衣柜
柜内挂衣空间深度不小于530mm,挂衣棍上沿至底板内表面距离不小于900mm,用于挂短衣及存放衣物的柜子。
5、斗柜
斗柜是一种主要用于存放东西的柜子,其收纳能力很强。它由多个抽屉并排组合,便于收纳小型物品,但其功能比较单一。
5. 夏商周家具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从材质与形态上将藏品186万余件(套)分为25大类,如青铜器、玉石器、法书名画、陶瓷器、珐琅器、漆器、金银器、服饰、家具等。而从功能属性上,大体上又可分成六大类别。
第一类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物,古代礼制的实证,如各种礼器、皇帝御玺、卤簿仪仗、皇帝礼服等。中国是礼仪之邦,诸礼存诸典籍,也昭显于器,即“器以藏礼”。特殊的重器成为国家的象征,如传说大禹铸造九鼎,历传于夏商周,所以后世均大力搜求钟彝鼎鼐。
为记述三代以上文化气象,宋徽宗敕编《宣和博古图》,吕大临著《考古图》,清乾隆帝敕编“西清四鉴”。
因而,青铜礼器成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重要文物。玉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君子比德于玉,历代帝王广泛搜求玉器,皇帝御玺也主要以玉为之。
传说秦代李斯所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历代帝王孜孜搜求不得,但均沿袭天子六玺并不断增益,作为王朝发号施令的权力象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圭璋璧琮等玉器,是先民敬天礼地之物。
清王朝御玺“二十五宝”至今如数保存在故宫,是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权力中枢运行的重要物证。
6. 夏商时期家具
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古时的“柜”,并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倒很像我们现在所见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则是专指室内存放东西的地方。
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柜子,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
我们这里说它是箱子,是按现代人的说法,如果按战国时的称呼,则应称为“柜”。
到了汉代,才有了区别于现今所谓“箱”的小柜子,柜呈长方形,下有四足,柜顶中部有可以开启的柜盖,并装有暗锁,柜身以乳 钉作装饰。
到了唐代,就有了较大的柜,能放置多件物品。
宋代开始,已有专用的书柜,柜身呈方形,正面对开两门,内装两屉分为三格物。
一直到明代之后,才创造出许多柜架类的新品种来。
从功能上区分,中国古典柜架家具大致可分为四类:
卧室类:顶箱柜、官帽柜等。
书房类:万历柜、网背书架、门书柜、千秋书架等。
珍玩类:多宝格、珍宝柜、博古柜等。
厨房类:亮格柜、碗橱等。
7. 商周时期家具特点
红色。床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汇集穿雕、圆雕、浮雕、阴刻,镂空等技法为一体,彰显出床主人的显赫地位和不凡身世。整架床上雕刻了一百多个形态各异的瑞兽(百兽寓百寿),用黄金、朱砂、大漆等漆绘贴饰而成。
中国传统家具从史前(彩绘木家具)、商周(青铜家具)开始,经过秦(漆木家具)、汉(矮坐家具)、南北朝、隋唐及五代(由矮坐到高坐的过渡时期)至宋元(垂足而坐的高坐家具),再到明清、民国结束。其中的硬木家具和漆木家具的漆饰,发展到明代臻至完美。
8. 夏商周时期家具图片
施耐德Blokset系列低压配电柜(简称B柜)是施耐德电气公司授权吉林省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新型低压配电柜,该低压开关设备是专门为其低压配电产品而设计,拥有领先的设计理念、卓越的性能、可靠的质量。
性能特点:
1.多样化的柜型针对不同的应用:D型配电柜、Dc型电容补偿柜、Mf型固定。
2.合理化的尺寸和内部布置,减少占地面积。
3.功能单元采用模数化的设计,组合方便,互换性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连接方便快捷。
4.抽屉柜可以混装PC、MCC单元。
5.柜体可以并排或者背对背放置。
6.电缆可以从顶部或者底部进出。
9. 商周战国时期家具的风格与特点
史前家具是指出现在远古时代至公元前16世纪的家具史前家具的主要特征:(1)家具雏形的出现。主要表现在木棺、木豆、木斗、木匣、木俎、木案等的创造。(2)石斧、石锛等工具的出现。制作工具主要是石斧、石锛的应用,以及榫卯制作的石凿、骨凿、角凿、石楔、木棒出现。(3)简单的结构形式出现。木构件横竖咬合,板与板相拼采用企口衔接结构形式。家具的挖磨、捆绑形式或支撑等工艺形式开始出现。夏、商、周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1)家具母体形象的出现。俎,在虞氏时称为“完俎”;完,“断木为四足而已”(汉代郑玄的说法)。夏后称为“厥俎”,多用于祭祀,其形状是两侧腿间出现穿插的横枨。商时称为“具”,利用树枝多弯曲的特点,俎腿做成弧形,并穿插于落地加长的横枨上,使木结构趋于合理,这应该就是后来几案“拖泥”结构的母体形式。(2)席、床等文字的出现。(3)家具装饰纹样的漆画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家具(约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这个时期,青铜器开始衰落,漆器开始大量生产。铁骑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和使用要求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家具品种:俎、案、几、床、舆、禁、座屏、箱和架。春秋战国时期家具的主要特征:(1)鲁班、木工七部出现。战国的围栏大床和刳制而成的较大矩形箱子的出现。(2)木工工具的变革,使家具制作有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造器具的使用和各个工种的分化,产生了规、矩、悬、水平、绳索等测量器;燕尾榫、凸凹榫、格肩榫开化寺出现。家具制作有了质的飞跃;搭接、榫结合的燕尾榫、凸凹榫、格角榫开始较合理地运用。(3)家具装饰的兴起。髹漆和绘漆工艺的进步;雕花装饰家具中的雕花与雕绘渗透互补;编织工艺的大量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