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顺德家具定制

家具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的家具(先秦时期的家具)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6-13 09: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先秦时期的家具
凭几,也叫隐几。是古代家具中的一类,是古代席地而坐时常用的家具,先秦时期的凭几为礼器,战国时漆木凭几流行。从战国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凭几看,当时是两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此时凭几已变三足,成曲形,所以也称“三足曲木抱腰凭几”。主要在床榻上和带篷牛车上使用2. 先秦时期的家具图
凭几,也叫隐几。是古代家具中的一类,是古代席地而坐时常用的家具,先秦时期的凭几为礼器,战国时漆木凭几流行。从战国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凭几看,当时是两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此时凭几已变三足,成曲形,所以也称“三足曲木抱腰凭几”。主要在床榻上和带篷牛车上使用3. 先秦时期的家具和各自的特点
古人的内衣有很多名堂,各朝代有各种形制、细节和叫法。
内衣的概念:所谓“内衣”,一般指贴身之服,因为平时不能轻易示人,所以就称“亵衣”。
内衣在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诗经》。商周时期,内衣叫作“泽”,《诗经》中就曾经提到过,如《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从史籍记载来看,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有穿着亵衣的习惯。据汉代郑玄解释,因为这种紧贴身体的“泽”就是汉代的“亵衣”(亵,音卸xiè),因其可以吸收从体内排出的“汗泽”,故以“泽”字命名。汉代则干脆将它称之为“汗衣”,也有称“汗衫”的。《御览》引郑注云:“明衣,亲身衣,所以自洁清也,以布为之。
各朝代内衣称呼摘录:春秋:亵衣。汉朝:抱腹和心衣。两晋南北朝:緉裆(音两liǎng)、袜。唐朝:内中或诃(音呵hē)子。宋朝:抹胸、抹肚。元朝:合欢襟。明朝:主腰、襕裙。清朝:肚兜。近代:小马甲、背心。4. 先秦时期的家具特点
凭几,也叫隐几。是古代家具中的一类,是古代席地而坐时常用的家具,先秦时期的凭几为礼器,战国时漆木凭几流行。从战国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凭几看,当时是两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此时凭几已变三足,成曲形,所以也称“三足曲木抱腰凭几”。主要在床榻上和带篷牛车上使用。5. 先秦时期的家具种类和特点
  东汉时期仍保持商周以来席地而坐的习惯,因此几、案、床等家具都比较低矮。
几、案外形不一,上面大多涂有黑漆或红漆,并绘制出各种精美的花纹,少数还在表面施有浮雕。它们与汉代精美的漆器杯、盘、尊、壶风格大体一致。汉代的案比先秦的长些。有的还做成重叠的二层案,好放更多的器物。食案则多做方、圆二形。6. 先秦时期的家具有哪些
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十一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宋钳;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聃、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诸子散文大多是哲学著作,故又称为哲理散文,详细地论述他们,无疑是哲学家的任务,但诸子散文无论在文体、语言、结构各方面,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诸子百家并非文学流派,各学派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政治观点的不同,而不是文章风格、流派上的差异。甚至可以说,不周学派的文章,有时在体裁、风格上往往有一些相同之点;而同一学派中各人的文章,却又常常迥然有别。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诸子散文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语录体阶段,代表作是《论语》、《墨子》。后者在语录体中开始夹杂有朴质的议论。对话体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前者开始由语录体过渡到对话式的论辩;后者则开始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了。专题论文阶段,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这些文章篇幅普遍增长,风格也由简补到开拓。
诸子散文繁盛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其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自周平王东迁之后,奴隶制社会已经开始动摇,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相当激烈。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从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利益出发,对政治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掌权者公开实行自己的主张;无权者也奔走游说,发表政见;观点对立者相互争辩不休,同时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又竞相著书立说,系统地阐述各自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对此,《汉书·艺文志》即已作了明确闻述:“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诸子活跃的思想,单纯用诗歌的形式是难以表达的,于是论辩说理的哲理散文就大大发展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家具论坛 ( 粤ICP备19038239号-1 )

GMT+8, 2024-6-18 23:16 , Processed in 0.0937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jiajuluntan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